找到相关内容145篇,用时5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人生指南《显密圆通是法王正道,法界梵音》(3)

    情迷”,而佛却是“业净情空”。因此,圣、凡之分是在“业”能否净,“情”能否空。又说:“觉者佛也,迷者众生”。众生因为背合尘,被一切尘劳五欲所转,故业障愈来愈深,而佛则能超脱一切五欲尘劳,再造业。众生...言善通利,义善寻思,见善通达,恒顺众生。以求觉性真理。若求觉悟真理,则自然大菩提与大涅槃皆得成就。若以求为主,舍道由心悟之外,而别求修法,则必至颠倒错误,堕入外道或似教中,所谓跪倒、礼拜、求上帝安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2557058.html
  • 关於《中观论颂》各品结颂的性质——以第十八品为中心的一个探究

    知识并非对“某物”的感觉,亦非对某物的陈述,毋宁为一种贯通存在“或非存在,或非存在非存在”的自发的力量。  de Jong则反驳Streng有关独的智慧可不赖外缘而自缘性生起的说法,因为此无异已悖离了佛教传统主张事物必须依因待缘而生的基本命题。de Jong认为独智慧的生起是“以前生所闻法为因”,此参考中观学派各注解家的疏解自明。  青目  若佛出世,佛法(14)已灭尽,  诸辟支佛智,从...

    觉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100662528.html
  • 天顺本《菩提达摩四行论》

    75段的禅师语录的末尾部分,三本都是共通的,只有《宗镜录》在最后加上了“心与一切法各相知”的九字 ?瑏瑩 ;在第83段的首部,敦煌本与天顺本都是“可禅师曰,凡夫不解故,谓古今异今”,可《宗禅录》却...法觉,无所,故名为佛。”问曰:“何名为法?”答曰:“心如法生,心如法不灭,故名为法。问曰:“何名为僧?”答曰:“如法和合,故名为僧。” 第十 定慧分释各别门 问曰:“何名为空定?”答曰:“看法住空...

    [日]椎名宏雄 程正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1963252.html
  • 《楞严经》“二种根本”浅说

    而不知,在三界六道之中,枉受生死轮回的苦恼。但是本佛性,在圣人分上也不曾增加一点,在凡夫分上也不会减少一点,真所谓法平等,无有高下。  第二始觉。众生把本佛性埋没在五蕴心身之中,而自觉,现在看到...世尊!”“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此迷无本,性毕竟空。昔本无迷,似有迷觉,觉迷迷灭,生迷。亦如翳人,见空中华,翳病若除,华于空灭。忽有愚人,于彼空华,所灭空地,待华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富...

    传 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263823.html
  • 《摄大乘论》探索

    等。通常所说的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   (四)转变秘密:对字句的解释,不能直接的望文生义,需转变一下,用其它的意义解释。如有颂曰:“坚为坚,善住于颠倒,极烦恼所恼,得最上菩提。”此颂若从字面上来看,是十分荒唐离奇的。颠倒得厉害,烦恼得非常,居然能得最上菩提,不是开国际玩笑吗?这颂应该这样解释:坚为坚——是觉慧。第一个坚字是刚强...

    智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3268107.html
  •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浅释--净慧法师

    。不要互相指责、争论。你证悟多一点,知道得多一点,没有证悟的知道就少一点。佛的知见可是无上正等正,悟佛知见不是目的,结得道果才是目的。一果罗汉以上道次皆为得道,出家人为得道高僧,没有果位的人称上...偈。佛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来生本来不灭。只因迷误而致升沉。何以故。众生长迷不觉。所以永劫堕落。诸佛常迷。所以永成佛道。若有男女求佛道者。进道功程。权分四级。号四句偈。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73476376.html
  • 起信与唯识(上)

    ”。真如自体虽是本,但由无明染法覆障,本彰显,故成不觉。不觉即有念,也就是有分别。进一步,由不觉引入了始觉,即由对治有念的不觉而得离念的始觉。因始觉亦是离念相所显,回到了本。故真如(如来藏...生灭相用,也就统摄一切法尽。   在心真如门中,一心即真如,真如、心体、心性、诸法法性(共相)合一,故称“真心”。生灭门中,一心即生灭,是有为法,故称“生灭心”。此生灭与真如不一异,不即不离,互相系摄...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140044.html
  • 中国化佛教性觉思想刍议――以《宗镜录》为考量

    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本。始觉义者,依本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普光明智。属因果。该通因果。其由自觉圣智超绝因果”。 3 当然,与起信论不同之处在于,等等同于始觉,等在华严宗指位于菩萨修行阶位五十二位中之第五十一位,为妙觉之前一位。等位之后即妙觉,即成佛...

    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0641510.html
  • 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

    何观觉如觉念处?比丘者,觉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苦觉时,便知觉苦乐觉时,便知觉乐觉;觉乐身、苦身、乐身;乐心、苦心、乐心;乐食、苦食、乐食;乐无食、苦无食、乐...于相称缘安住其心?谓彼比丘若唯有贪行,应于净缘,安住于心,如是名为:于相称缘安住其心。若唯有瞋行,应于慈愍,安住其心。若唯有痴行,应于缘性缘起,安住其心。若唯有慢行,应于界差别,安住其心。若唯有寻思行,...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447826.html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观心品第十》读后感(二)

    中心根本,如果从有情著眼,而从宇宙或社会说起,都不能把握佛法真义圁,令有情觉悟乃世尊悲怀。  心地法门者,参学之根本。心地者何?如来大觉性。由无始一念颠倒,认物为己。贪欲炽盛,流浪生死。照昏蒙,无明...。三界之有为法,皆以心王为主;欲离去三界生死,解脱无为,则必先观察自心。  智者大师指出:“心本无名,亦无无名。心名生亦复不灭,心即实相。初观为相,观成为果。以观心故,恶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

    许胜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550647.html